(相關資料圖)
“功成不必在我”,一句樸素的話語,蘊含著崇高的精神境界與強烈的歷史擔當。這股“氣”,是胸襟,是格局,更是干事創業必須秉持的價值追求。將其置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具體領域來看待,更能深刻體悟其時代意義與實踐要求。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往往投資巨大、周期漫長、牽涉面廣,需要經歷規劃、立項、建設、管養、運營等多個環節,凝聚著幾代人的接續奮斗,其效益的顯現并非立竿見影。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甘于做鋪墊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
這股“氣”,體現在科學規劃、著眼長遠的戰略定力上。交通項目必須尊重科學規律和客觀實際,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是追求眼前“顯績”,盲目上馬“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還是立足區域長遠發展、人民持久福祉,謀劃也許當下看不見成效,但利于根本、利于未來的骨架網絡、關鍵通道?這考驗著決策者的遠見卓識。真正的擔當,是能夠沉下心來,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哪怕項目在自己任期內未能剪彩,但只要方向正確、符合規律,就要有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執著。
這股“氣”,體現在攻堅克難、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上。交通建設常遇復雜地質、惡劣環境等“硬骨頭”,需要攻克大量技術難題,協調多方利益關系。一線建設者和管理者們,常年奮戰在崇山峻嶺、荒漠戈壁,風餐露宿。許多工作是是“看不見”的工程,但其重要性絲毫不減。正是無數人選擇做“栽樹人”、“挖井人”,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將汗水揮灑在平凡的崗位上,才鑄就了縱橫九州的交通奇跡。這種“我在功中,功不必在我”的境界,是交通事業持續發展的堅實支撐。
這股“氣”,還體現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質量堅守上。一個秉持“功成不必在我”信念的人,其精神內核是為后人栽樹的奉獻與胸懷。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只是歷史長河中接力的一棒,首要責任是為未來打好基礎,而不是為自己樹碑立傳。因此,他能更有底氣地拒絕以犧牲安全和質量來換取速度的短視行為,能堅定不移地將資源與精力投入到那些關乎工程百年大計的、或許“看不見”的基礎性工作中去。這種信念,轉化為行動,就是始終將質量和安全置于速度和顯績之上的職業操守與歷史擔當。
當然,“功成不必在我”絕非消極等待、無所作為,而是強調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政績觀。它要求我們既要積極履職,在當下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又要保持歷史耐心,不搞短期行為,不做表面文章。
“十五五”規劃建議稿中提到要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未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廣大交通戰線的同志們尤需以“朝受命、夕飲冰”的事業心,以“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沉潛務實,久久為功,必將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畫卷中,留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交通印記。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周海東(武漢長江新區“江小豚”團隊)
責編:詹薔【責任編輯:楊虹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