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更好滿足不同參與機構差異化資金需求,9月19日起,公開市場14天期逆回購操作調整為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操作時間和規模將根據流動性管理需要確定。
近年來,央行通常在十一和春節長假前啟動14天期逆回購操作,啟動時間根據節假日安排和機構需求靈活調整,以提前為機構提供跨節資金,保持流動性充裕。而本次14天期逆回購操作的啟動時點略早于往年。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短期來看,央行在當前時點啟動14天期逆回購,疊加前期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3000億元,有利于進一步緩解季末、長假前機構的預防性資金需求,保障跨季、跨節資金面平穩。
從招標方式看,14天期逆回購采用美式招標,也被業內人士視為“強化7天期逆回購政策利率地位”的又一舉措。
董希淼分析稱,本次改為多重價位中標后,14天期逆回購不再有統一的中標利率,可充分發揮機構市場化自主定價能力,更好反映機構差異化的資金需求,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屬性也更為清晰。同時,對銀行業機構而言,銀行等一級交易商需要提升自身的市場化定價能力和資金管理水平,以適應新的招標機制。
此次啟動并調整14天期逆回購操作,是對央行流動性管理工具箱的進一步優化。業內專家稱,公告提到“操作時間和規模將根據流動性管理需要確定”,說明14天期逆回購操作將基于銀行體系流動性靈活開展,不一定像過去那樣只在春節、國慶長假前,是對現有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的補充。未來央行可根據流動性形勢和機構需求情況,靈活搭配長、中、短期操作品種,平滑資金投放和回籠節奏,流動性管理將更加精準高效。









